当前位置:首页 > 天天基金 > 正文

基金020010_(国泰金牛基金020010)

自2017年5月24日证监会宣布批准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IPO以来,基因概念被资本炒作,精准医疗成为投资界的流行词。

基金020010_(国泰金牛基金020010)  第1张

华大基因,被誉为“No. “中国基因测序第一公司”,其技术含量和理念吸引了大量投资机构的关注。在投资者的持续热情支持下,华大基因在上市路上多次搁浅,但始终人气旺盛。

目前,华大基因已基本通过上市要求。根据最终测算,市值定为153亿元。面对可能的政策不确定性和竞争对手迅速增多的威胁,华大基因能否用业绩给投资者一份满意的答案?我们得拭目以待。

上市辛苦了,估值比一年前低了20%

华大基因上市信息显示,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,主营业务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,为医疗机构、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诊断和研究服务。

2017年3月14日,华大基因在中国证监会网站更新了招股说明书。当晚,证监会发出《问询函》,共询问59个问题。证监会表示,华大基因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重组,主要通过收购股权和资产、将华大旗下部分子公司纳入发行人体系等方式进行。因此,证监会要求华大基因说明其在资产、人员、机构、财务、业务等方面是否与关联方独立。

事实上,早在2015年12月11日,华大基因提交招股书就被质疑是否存在同业竞争。最终,券商以IPO文件不完整为由暂停审核。对于本次停牌的原因,华大基因高管回应称,股东发生变更,需办理置换手续。

事实上,华大基因在上市之路上进行了多次尝试,也遇到了很多挫折。华大基因曾尝试赴港上市,也声称分拆多个实体上市,但最终放弃。有分析认为,由于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涉及基因检测,而由于政策限制,医疗检测相关公司不允许拥有外资股,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国内A股上市。

华大基因IPO获批引发广泛关注。

根据公司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,华大基因目前总股本为3.6亿股。公司拟募集资金17亿元,发行不少于4000万股。公司IPO募资计划中的估值为42.5元/股,目前总估值约为153亿元。与一年半前的191亿估值相比,缩水38亿元,降幅达20%。

招股书显示,华大基因2014年、2015年、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.32亿元、13.19亿元、17.11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.96%。净利润分别达到5852.98万元、27205.52万元、35001.75万元。 2015年公司净利润增长3.6倍。

根据华大基因2015年首次登陆国内A股市场时提交的招股说明书,2012年至2014年,华大基因营业收入分别为7.95亿元、10.47亿元、11.32亿元。同期,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73万元、1.36亿元、2812万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当时招股书中的2014年净利润与后来招股书中的数字存在显着差异。如果后者占上风,其2014年净利润仍比上年下降56.97%。

究其原因,政策打压是主要原因。 2013年9月,华大基因的商业检测项目因“产前产后筛查服务”违反现行法律而被暂停。 2014年2月9日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文,要求在相关准入标准和管理规定出台前,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。立即停止。

这一规定对华大基因——生殖健康服务业务产生了直接影响,该业务已迅速成长为主流业务。截至去年,该业务收入9.29亿元,占总收入的54.62%。

华大基因《招股书》称,募集资金将用于云服务生态、医学检测解决方案平台升级、精准医疗服务平台升级、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建设、信息系统升级建设等五个项目。

华大基因拥有43家机构股东,包括红杉、软银、云锋基金、深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。华大基因在三轮融资中的估值也都很高,而且出售的股票也较少,导致很多机构股东只能拿到少量的股票来玩。

生殖健康是最大生意,贝瑞和康或成有力竞争对手

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,主营业务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,为医疗机构、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提供基因组诊断和研究服务。

不过,华大基因也承认,公司面临的首要风险是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。

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目前基因行业最成熟的商业化项目。 2014年至2016年,华大核心生殖健康服务业务营收最多,营收分别为3.57亿元、5.68亿元和9.29亿元,分别占总营收的31.71%、43.5%和54.62%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.43%。

然而,这项业务已经遭遇了强劲竞争对手贝里康(000710.SZ)的挑战。 2016年12月,贝瑞康与天行仪器借钱43亿元率先上市,成为A股“基因测序第一股”。在产前无创检测领域,贝瑞康2016年营业收入为9.22亿。其在该领域的营收与华大基因基本持平。

此外,贝瑞与康签署了对赌协议,2017年至2019年的非净利润分别为2.28亿元、3.09亿元、4.05亿元。结合2016年1.58亿的净利润,未来三年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目标不低于30%。

业界担心华大基因能否保持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的领先地位。据媒体报道,华大基因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国产基因测序仪,旨在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,通过低价优势赢得市场。

华大基因的另外三大主营业务包括复杂疾病服务、基础科研服务和药物研发服务。 2016年营收金额分别为3.83亿元、3.29亿元、5900万元,分别占总营收比例。分别为22.53%、19.35%和3.49%。

据诺禾致源公布的信息显示,2015年其科研服务收入已超越华大基因,位居行业第一。在肿瘤等复杂疾病的研究领域,各家基因公司都在试水,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产品。

一位业内人士认为,相比之下,华大基因拥有更全面的产业链布局和业务布局,但在商业化方面尚不具备绝对优势。行业竞争的加剧将对华大基因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。巨大的压力。

为完善产业链,大力投资并购,受到投资者青睐。

2017年3月14日招股书提交后,华大基因受到各方监管。

由于华大基因上市时间较长,历程曲折,多次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,有质疑,有支持,有好有坏评价。

4月20日,《价值线》杂志发表《华大基因诊断不靠谱:有病就说没有病,没有病就说有病!》 》文章指出,华大基因团队没有创新能力,只是在做重复验证工作,还指出华大基因的测试不可靠。

四天后,华大基因在官网就媒体不实报道发布澄清声明,回应“华大诊断不可靠”的说法,并明确表示无创产前检测技术是筛查技术,而不是诊断技术。并质疑文章的真实性。

2015年,就在华大基因准备首次国内A股IPO之前,华大基因内部掀起了一股辞职潮。据媒体报道,华大基因CEO王军、华大科技CEO李英锐、华大基因COO吴纯等四位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几乎同时辞去华大基因职务,CEO王军被接替尹野着。

这四人离开后,重新创立了深圳市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:碳云智能)。据天眼查及公开资料显示,碳云智能主要业务方向为基因大数据,A轮融资情况为10亿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3月的《招股书》显示,2015年底从华大基因辞职创业的王军、吴尊,以及较早辞职的李英瑞等人,仍是董事会成员。华大基因董事。王军仍担任华大基因董事会成员。他是华大基因第二大个人股东,持有14.45%的股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国内基因测序公司中,华大基因是唯一一家通过并购获得上游制造技术,即基因测序仪制造技术的公司。这一战略布局体现了公司的雄心和愿景,也得到了部分投资者的肯定。

2012年,华大控股计划收购美国一家研发基因测序仪的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(以下简称CG)。为了筹集收购CG的资金,华大控股实际控制人王健出售其持有的华大基因42%股权进行融资。

此前,华大控股尚未进行过任何形式的融资。股权变更结果为,红杉、光大控股旗下医疗健康基金等12家投资者出资7.98亿元收购华大科技旧股(由华大控股出售),获得24.95%股权;云峰基金、元峰基金、创基因投资等8家投资者增资6亿元认购华大基因新股,取得15.63%股权。

通过这些股权转让,华大基因花费了大量资金,最终筹集了13.98亿元人民币。 2013年3月18日完成对CG公司的全面收购,也初步掌握了基因测序仪制造技术的话语权。

从股权结构来看,华大控股目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,直接和间接持有42.42%的股份。持有发行人5%以上股份的股东还包括华大投资、禾宇高林。华大基因投资为深圳市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(有限合伙),持股18.59%。和宇高林为深圳和宇高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,占股9.95%。

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、董事长王健是公司实际控制人、第一大股东,持股36.13%。王军持股14.45%,目前为华大基因第二大股东。

版权声明: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(13366869556)。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“蓝鲸健康”。

推荐阅读:

农银660005_(农银660001净值查询)

兴业社会责任基金_兴业社会责任基金净值

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基金(汇添富上证综指基金净值)

有话要说...

  • 47人参与,2条评论
  • 李四李四  2024-03-29 21:59:14  回复
  • 。版权声明: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(13366869556)。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“蓝鲸健康”。
  • 王五王五  2024-03-30 03:54:34  回复
  • 原因。 2013年9月,华大基因的商业检测项目因“产前产后筛查服务”违反现行法律而被暂停。 2014年2月9日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文,要求在相关准入标准和管理规定出台前,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。立即停止。这一规定对华大基因——生殖健康服务业务产生了